您好,欢迎来到高考在线!
山西高考 [更换]
距离2025高考还剩339
当前位置:首页 > 招生简章 > 正文

山西传媒学院专业简介

发布:2023-07-08 13:51 来源:山西传媒学院 浏览:3917 【山西传媒学院主页】

影视摄影与制作(电影摄影)专业

专业介绍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20-2021)》中,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被评为五星专业,在全国开此专业的61所学校中排名第4。

培养目标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视听思维和职业摄影摄像师的基本素质,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适应我国影视行业发展需要, 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影视剧制作公司、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等相关领域,能够从事影视摄影前期策划与拍摄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课程

图片摄影基础、电影摄影基础、影片分析、影视声音、照明技术与技巧、摄影画面创作、剧情片摄影创作、纪录片创作、电视剧摄像创作、摄影造型艺术、数字电影特效技术、电影剪辑艺术等。

就业去向

毕业生多分布在电影行业、各级电视台、报刊杂志、广告公司、影视传播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故事片、纪录片、广告、宣传片、影视报道的拍摄及后期编辑处理等工作。

教师团队

在多年办学过程中,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逐渐造就了一支德才兼备、专兼职结合、专业素质良好、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确保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教师团队师德师风优良,既有深厚扎实理论功底,又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在理论和实践结合层面胜任实践教学。作为我校产、学、研结合的实践者,教师积极带领学生参与《101朵玫瑰》《船说》《点亮心灯》《路过青春》《刺向天空的矛》等多部热播影视作品的拍摄,并和CCTV、山西电视台等长期合作拍摄《舌尖上的中国》《影像世界》等专题节目。其中,为山西电视台《影像世界》栏目拍摄的专题节目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创新类节目一等奖,第二十一届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提名荣誉奖。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师生长期参与影视行业实践创作,极大增强了学生的行业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

戏剧影视导演专业

业介绍

山西传媒学院戏剧影视导演专业自2015年开始培养戏剧影视导演方向的学生。2021年9月开始招收本科生,目前有两届在校学生。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电影创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独立承担影视导演工作的全方面能力和素养,能够在电视台、影视公司、视频网站、剧组等影视传媒机构,从事影视导演、影视策划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

课程设置

本专业开设电影摄影、电影剪辑、导演创作、纪录片创作、电影剧本创作、电影声音、电影美术等专业核心课程;以及表演、纪录片概论、类型电影、纪录片摄影、影片分析、外国电影史、图片摄影、影视特技合成、科学研究方法等专业选修课程。

就业前景

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毕业生能满足多元化、国际化、全媒体化影视产业发展需求,能在电视台、影视公司、视频网站、剧组等从事导演、编剧、策划等工作,并具有担任传媒创意文化产业中的其他岗位工作的职业延伸能力。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电影美术)专业

专业介绍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办学传统,是华北广播电视学校(山西传媒学院前身)建校以来创建的第一批专业。几十年来,形成了兼收并蓄、健全完善、多元发展的专业布局,特色鲜明、系统科学的专业教学体系。专业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的从事戏剧、电视、电影美术创作的专门人才。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始终活跃在行业一线,从事相关设计工作,在传统电视行业、影视行业均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整个教师团队均具有专业院校学习背景与行业创作经验,教师始终以文化传承和艺术创作为志向,具有开阔的文化视野、独立的艺术思想和清晰的艺术价值观,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较高的专业水平,在国内外电影美术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电影美术方向)立足于戏剧与影视学的学科发展目标,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注重人才创新发展,本着“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技艺并重、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原则,坚持“教、研、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厚基础、重实践”,致力于建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艺术直觉敏锐,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影视美术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过硬的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电影美术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良好的美术素养和艺术审美能力,具有较强艺术理解力与表现力,在艺术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具有创作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在电视台、影视制作机构、电影制片厂、影视公司、视频网站、文艺团体、影视剧组、专业艺术团体、文艺演出机构、艺术院校等单位工作,还可以到各大型企业从事电影美术、电影特效及创意、设计、制作、管理的相关工作。

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6人,具有副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教师3人,博士学历1人,在读博士2人,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1人,均为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专业院校毕业;他们都是从事戏剧与影视学创作、研究及实践教学多年的一线双师型教师。教师队伍年龄分布、职称比例、学缘结构合理,综合评价居于学院前列。

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有:影视美术设计基础、影视美术场景设计、镜头画面造型设计、视听语言、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影视特效)、计算机辅助设计(影视包装)、计算机辅助设计(影视合成)、戏剧影视美术制图、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表达等。

除专业课程外,电影美术设计专业还注重实践教学,设有设计采风、下乡写生、社会实践采风、短片创作等课程及其他教学活动。

专业特色

本专业突出传媒影视特色,秉持着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目的的教育形式,艺术与技术并重,在教学中革新教育理念,培养出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素养高的电影人才。在本专业学习中结合学院自身特色、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积极组织、引导学生通过结合课程、结合实践、结合创业的“三结合”方式参加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大赛、中国好创意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取得众多成果,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本专业设有4个模型制作与材料工艺实训室,教学设备齐全,教学场所按专业教学功能性划分,能够较好满足专业教学、创作需求;本专业还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以便进行岗位实践、毕业实习等校外实习活动。

就业方向

本专业面向各级电视台、电影制片厂、文化演艺院团、影视制作公司、视频网站等影视、互联网、跨媒介、企业单位,从事电影美术、电影特效等工作。

录音艺术(电影录音)专业

专业介绍

山西传媒学院录音艺术(电影录音)是山西省高校唯一开设的专业,于2020年被认定为山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引进行业一流专家组成“双导师制”,利用学校实训硬件开展教学,提升学生基本职业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社会适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要求零距离。2021年山西电影学院成立,特聘贾樟柯导演任院长,形成了编、导、摄、录、美电影制作全流程的专业体系。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一定的电影艺术及录音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各种现代录音、扩声设备,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实践能力、较高的创新水平,能够在电影广播电视领域及文化传播机构从事电影(视)录音、声音创作、声音系统搭建等工作。

师资队伍

录音艺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实验系列中级职称1人。教师队伍中,博士1人,博士在读3人;全部具有硕士学位。

录音艺术专业教师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理念,在教学、科研、创作等方面成绩显著。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20余项,作为导演、录音师创作的影视作品在国家级平台播出百余部(集),多次获得国内外专业奖项,为教学形成良好支撑。专业教师中有全国广播电视与视听网络行业领军人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山西省“1331工程”立德树人课程建设好老师、山西省师德标兵、山西省“德艺双馨”优秀电视艺术工作者、山西省“双师型”优秀教师等。

学校特聘多名行业专家来校教学,行业专家曾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录音、香港金像奖最佳音效奖、提名美国国音效剪辑协会金卷轴奖、提名亚洲电影大奖最佳音响、提名ELLEMEN电影英雄年度音效;代表作品有《八月一日》《1942》《南方车站的聚会》《江湖儿女》《寻枪》《爱情麻辣烫》《任逍遥》《手机》《天下无贼》《独自等待》《白日焰火》《港囧》等;作品提名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入围纽约电影节主展映单元;提名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奖;提名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老虎奖等。校内教师与行业专家开展“双导师制”“工作坊制”教学,保证教学的前沿性,反映行业先进理念和成果。

课程设置(实践教学)

重构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第一与第二课堂结合的课程体系,促进建立认知性实践、基础性实践、综合应用性实践。校内实训场所包括环绕声实训室2个、声音编辑室10个、200㎡音乐录音棚1个、拟音棚1个、ADR对白录音棚1个、在建400㎡电影混录棚1个等,并配备先进设备,为日常教学、学生作业、毕业作品录制等教学环节提供有力的保障。录音艺术专业学生积极与其他相关专业学生积极开展联合创作。教学阵地从“教室”向“赛场”转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让教学效果在行业及社会得到检验。

专业特色(教学成果)

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对标全国顶尖院校,邀请国内、国际顶尖专家,为学生讲授专业课程,拓宽学生专业视野,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在校生有百余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第五届全国声音学院奖评选活动中,本专业获影视类全国高校第二名的好成绩。毕业生作品在40多个重大国际电影节获奖。毕业生工作以后对教学的有效反馈,有益地促进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电影声音创作》等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魏晓军教授的《基于行业和地方需求以实践为导向的应用型影视制作人才培养的应用与实践》获山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就业方向

毕业生走出校门与行业零距离接轨。担任混录工程师的电影《东北虎》获得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影片,担任ADR录音的电影《刺杀小说家》提名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录音,提名第69届美国电影音效剪辑工会“金卷轴”声音奖,担任拟音工作的电影《湄公河行动》获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第17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提名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音响效果,提名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担任混录师的电影《我为你牺牲》获第15届中美电影节获金天使大奖;《鸡毛飞上天》获第31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现实题材优秀电视剧大奖,第29届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姥姥的饺子馆》获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电视剧;担任混录师的电影《平凡英雄》《万里归途》《烈火英雄》社会反响强烈;担任录音师的电影《路边野餐》获得国际多个奖项;参与声音后期制作的电影《八佰》《送你一朵小红花》《人潮汹涌》《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等受到观众与专家的好评。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专业介绍

山西传媒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2014年开始培养戏剧影视文学方向的学生,2018年3月独立申请本科专业成功,2018年9月首次招收第一届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戏剧影视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剧本创作能力,能够在各大影视制作公司、电视台、传媒公司、互联网公司或报社、杂志社等单位,从事话剧创作、影视剧剧本创作、短片创作、剧本杀剧本创作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

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3人,其中博士后教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4人。本专业教师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国内多所专业顶尖院校,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专业教师集体调研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得到评审专家高度认可。

课程设置(实践教学)

本专业围绕“厚基础、通技艺、强创作、会跨界”的人才培养目标,遵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建构了涵括人文素养基础、影视剧理论基础以及编创技能、影视制作技能的“双基双能”模块化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包括:《舞台剧剧本创作》《电影剧本创作》《电视剧剧本创作》《网络文学创作》《新媒体创意与写作》《短片创作》等。

本专业拥有山西传媒学院黑匣子剧场等校内实验(实训)室三个,拥有山西教育音像出版社和山西电子音像出版社两个校外实践、实习、实训基地,运行良好,合作融洽。

专业特色(教学成果)

在特色优势方面,基于本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围绕“专业导向”的核心思想进行设置。始终强调实践性,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形成“四站”式实践教学模式(课程实训 ——小学期实训——毕业创作——毕业实习),构建独特的人才培养实践平台。

考研情况

近年来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成功考取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国内知名院校攻读研究生。也有部分同学选择出国留学,成功进入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等国外院校攻读研究生。

就业方向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毕业生适合在文艺创作公司、专业剧团、电影制片厂、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单位从事戏剧影视创作、评论、导演及制作;在大专院校和专业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文化传播公司、文艺节目制作公司、文化事业公司、影视广告公司及文化产业领域进行创作、策划、编导、制作等工作;毕业生也适宜报考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学等相关专业研究生继续深造。

电影学专业

专业介绍

电影学专业自2021年9月开始招收本科生,目前有两届在校学生。

培养目标

电影学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掌握电影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影像创作的基本技能、影视艺术的审美鉴赏和理论分析能力,能够在影视传媒、文化产业、互联网公司等行业从事影视策划与制作、文案写作、影视评论等工作的优秀理论型、应用型复合影视人才。

师资力量

现有专任教师10名,其中副教授2名,讲师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名,他们分别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韩国成均馆大学等,这些教师可以满足电影史学、电影创作、电影理论与电影批评等方面的教学需要。

课程设置

结合学校定位、专业特色、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推进课程体系的建设,在电影学的知识谱系中建立电影创作课程体系、电影历史课程体系、电影鉴赏课程体系、电影批评课程体系等四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来培养学生的四种专业能力,即电影语言的认知与运用能力、电影历史的鉴别能力、电影意义的阐释能力、电影批评的写作能力。

核心课程包括电影概论、电影摄影基础、电影剪辑基础、导演基础、外国电影史、中国电影史、新媒体写作、短片创作、电影理论、电影批评等。

专业特色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一方面依托于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借力于社会实践。在课堂教学方面,依托山西传媒学院山西电影学院较为完善的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集群,我们形成了以电影创作、电影史学、电影鉴赏、电影批评为核心的应用与理论并重的课程体系。山西电影学院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与贾樟柯院长团队中技术一流的行业导师共同保证了对学生“电影创作能力”和“电影批评能力”的培养,满足社会对“理论型、应用型复合影视人才”的需要。

就业方向

电影学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在影视传媒、文化产业、互联网公司等行业从事影视策划与制作、文案写作、影视评论等工作;毕业生也适宜报考电影学相关专业研究生继续深造。

动画专业

一、历史沿革

山西传媒学院动画专业开设于1985年,是国内最早开办动画教育的院校之一,被称为“动画的摇篮”,成功入选“最佳动漫教育机构”。2002年被授予“动画突出成就奖”;2003年被认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精品专业及国家级产学合作项目”;2008年入选“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2011年与山西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为开展动画普通本科教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13年设置了动画本科专业,目前全日制在校生867人;2019年获批山西省一流本科专业。2014-2020年连续六年在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中被评为五星专业。2020年,牵头成立“山西省动漫协会”,配合建设“山西动漫创作基地”。2021年3月,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二、培养目标

动画专业着眼于文化产业的前沿,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较高人文、艺术素质,具有较强创意能力,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面向影视、动画、游戏、交互媒体、新媒体,以及漫画、绘本的出版、传播运营、VR/AR公司、门户网站、电视台、高校、科研院所等行业,能够从事动画编导与制作、游戏策划和设计开发、漫画与插画的策划、原创与制作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

三、师资队伍

动画专业23人。影视动画教研室18人,游戏设计与制作教研室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11人,高级实验师1人,助教2人,见习1人。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16人。

四、主要课程

动画概论、动画运动规律与原画设计、动画视听语言、原动画创作、分镜头设计、动画角色设计、动画场景设计、三维动画、动画数字合成技术、动画剧作、动画短片创作、游戏原画、游戏界面设计、三维游戏美术、绘本创作、故事漫画制作、商业插画。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一、历史沿革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前身为影视多媒体专业,2000年开展普通专科教育,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模块包括:影视特效、交互设计、新媒体艺术设计(虚拟现实),2018年批准为本科学士学位授予专业。本专业毕业生分布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及各级各类广播影视机构、传媒集团、网络与新媒体等相关单位,获得用人单位广泛认可。目前全日制在校生536人。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素养,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面向影视、文化创意、网络媒体、交互、广告、游戏等行业,能够从事数字创意、视觉特效设计、媒体包装设计、网络交互设计制作、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

三、师资队伍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专任教师21人,影视特效教研室12人,交互设计教研室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讲师3人,助教5人,见习2 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7人。

四、主要课程

构成设计、视听语言、影视剪辑技巧、数字合成、数字绘景、影视特效、数字调色、短片创作、影视包装设计、影视特效创作、数字产品原型开发、虚拟现实应用开发与设计、增强现实应用开发、人机交互设计、信息可视化设计、服务设计、用户研究与分析、交互装置设计、交互产品模型设计。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一、历史沿革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我校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首批本科专业之一。2017年被确定为山西省优势专业,2020年获批山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3月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播报、主持、采访、配音、解说、直播等有声语言传播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播音主持及其他语言传播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

三、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和集中实践课。核心课程包括播音主持艺术概论、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新闻播音、节目主持艺术、即兴口语表达、文艺作品演播、影视配音等。

四、师资队伍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人员、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合理;现有专职教师23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教授4人、高级编辑1人),副教授9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为61%。博士2人,硕士18人(博士在读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为87%。双师双能型专任教师占比较高,达到87%。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中1人获山西省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2人获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截止2021年9月,共有6门山西省一流课程,其中认定4门,立项建设1门、立项培育1门。在科研创作方面,近五年课题结项15项,纵向课题总经费30万元以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50余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并获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

广告学专业简介

专业概况:

广告学专业创办于1998年,是山西省属高校中较早创办的广告学专业之一。2002年被评为山西省示范专业。2013年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经教育部批准,设置为广告学本科专业,并于当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生合计588人。

广告学专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教学实践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以“三层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四个一”教学质量管理工程,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广告专业人才。2018年被评为山西省优势专业;2019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广告学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广告学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创意与制作能力,品牌规划与设计能力,文化项目策划与运营能力,能够在广告、新媒体传播等传媒产业领域或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文案、品牌规划与设计、文化项目策划与运营、影视广告导演、影视广告摄像、影视广告制作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

课程设置:

广告学专业以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学、戏剧与影视学为主干学科,实施“基础+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设置有广告策划、广告设计与传播、影视广告三个培养模块。主要课程有:广告心理学、消费者行为与营销策略、广告营销与策划、广告创意、品牌规划、品牌设计、商业网站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策划、文化项目策划、项目运营、广告摄影与剪辑、影视广告导演、广告数字短片制作等。

师资队伍:

广告学专业目前专任教师共有1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实验师1人,助教5人,高级职称占教师总数的47%;博士4人,硕士9人,研究生学位占教师总数的53%。教师团队中有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首批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教师,山西省首届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山西高校“131” 领军人才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等;教学团队曾两次获得“山西青年五四奖状”。广告学专业高度重视师资的行业实践经验,鼓励专任教师深入企业挂职、兼职,现有双师型教师6人;同时,聘任行业知名专家、企业家作为客座教授。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专业概况: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于2014年正式设立,2020年被评为山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目前,专任教师共计2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9人,讲师3人,助教10人,高级职称占教师总数的43%;博士3人,硕士20人;双师型教师5人,占教师总数的22%。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文化产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规划、决策、组织、策划、创意以及沟通协调能力,能够在以传媒行业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领域,从事影视发行、商业模式拓展、影视市场营销、品牌管理、公关策划、资本运营以及文化艺术价值开发、传播、推广和交流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

主要课程:

管理学、战略管理、财务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文化产业概论、创业基础、公司治理、经济学、媒介经营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影视制片管理。

表演专业

历史沿革

表演专业2001年成人专科招生,2004年普通专科招生,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本科表演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生。现有在校生270名。

自2016年始,本专业创作排演了十五部国内外经典大型舞台剧目。期间有《七十二家房客》《油漆未干》《窝头会馆》《乱套了》《天堂隔壁是疯人院》《捕鼠器》《家》《金陵十三钗》《培尔金特》《萨拉姆的女巫》《钢的琴》《我在天堂等你》《非此勿了》《飞来横财》《生命如歌》等。2018年本专业代表学院参加山西省首届高校戏剧季荣获一等奖。在我省大型旅游项目《又见平遥》中,从最初的创作、到剧目的成功上演、以及项目的后期维护,本专业的教师和大量学生都参与其中。2021年由本专业师生共同创作的原创小品《那抹绿色》在山西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节获专业组一等奖;原创小品《春风又绿江城岸》或山西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节获专业组二等奖,本专业叶林老师、石慧老师、常诚老师、陈少慧老师等并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我省大型舞台剧目《立秋》,从最初的创作到作品成为国家经典舞台剧目的过程中,本专业学生一直参与演出。近期我省表现大国工匠精神的大型剧目《为我先锋》,主创均为本专业学生。本专业以行业一线需求促专业教学发展,通过教学改革,完善学科建设,建立合理课程,优化教学结构,建构完善的教学体系。

培养目标

根据戏剧影视行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依托山西传媒学院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素养,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面向相关专业文艺表演团体、影视剧组、文化馆站和中小学从事戏剧教育领域,能够从事舞台剧表演、影视剧表演、中小学从事戏剧教育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表演人才。

定位“专业导向”,立足专业产教融合,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围绕“专业导向”的核心思想进行设置。始终强调实践性,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形成“三六”式实践教学模式(“专业认知—课程实训—岗位实践—联合创作—毕业实习—创新创业”),构建独特的人才培养实践平台。

课程设置

表演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设定专业课程,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使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内容有序结合,围绕学生专业学习、应用能力、实践创作培养,形成课内实训、课外训练、校內创作、校外实践的实践教学格局。

在学校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能力与行业同步” 的目标下, 重视各种科研、 实践合作, 提高师生教学与专业能力, 选派优秀师生对接行业一线, 利用学院优越的教学条件及丰富的社会资源, 继续在“应用型” 培养上探索切实可行的新方法, 为地方传媒、戏剧发展服务。

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师共9人,来自于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等国内著名艺术院校,其中在读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9人,占本专业教师总数的100%。职称分布较为合理,副教授2,讲师6人。专业重点推进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教学名师队伍建设,形成了专业结构合理、“双师型”教师比例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梯队。专业加强引进博士研究生,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客座教授。邀约业界著名专家为师生开展有计划性和针对性的讲座数十场,对拓宽师生视野、了解最新业界动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科研方面,表演专业教师近五年来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多项;出版专著4部,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共11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9项,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科研上取得的成果,显示了本专业教师的科研实力,同时也为学科专业建设奠定了基础。

音乐表演专业:

历史沿革

音乐表演专业于2017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并于同年招生。有专任教师19人,在校生205人。

自成立以来,音乐表演专业获批国家级、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多项;教师在各类国家级核心、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几十篇;2020年两名教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山西省金钟奖美声、民族组的决赛。山传青年合唱团荣获山西合唱比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展演合唱组二等奖等多项荣誉。2019级音乐表演专业罗张瑞涛在2020华沙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2020第十三届上海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山西赛区中荣获一等奖;2019级音乐表演专业高庄琪在2020《中国好声音》全国海选铜陵赛区总决赛中荣获冠军。除此之外,本专业成功申报第三批山西省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地——祁太秧歌艺术传承基地;成功申报山西省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省级精品课程《声乐》;项目“2021年度互联网+背景下山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创新——以祁太秧歌传播平台为例”,获批国家级重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音乐表演演唱、演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演奏、演唱能力。能够在音乐行业、文艺团体、中小学校、文化馆站、广播影视部门、电视台还有在群众日常音乐文化生活场所或社区、社团等企业职业群体,从事器乐表演、声乐表演、音乐组织管理、艺术创作、培训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

课程设置

音乐表演专业技能主课以 “一对一”教学形式为主,各专业方向开设有各具特色的重奏课,如:钢琴合奏与重奏、声乐合唱与重唱。

音乐表演专业的核心课程有:钢琴、声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和声等。

师资队伍

音乐表演专业目前具有一支数量与结构能够满足本科教学需求的师资队伍,在编教师19人,专任教师19人,其中“双师型”教师6人,在读博士1人。

职称结构: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9人,讲师2人,助教4人,未评级2人,高级职称比例达到58%。

学历结构:本科4人,研究生15人。

学缘结构:外校国内学历19人。国外学历2人。

舞蹈编导专业

历史前沿

学院于2011年开设舞蹈表演专科专业,2017经教育部批准设置舞蹈编导本科专业,并于同年招生。有专任教师11人,在校生315人。

舞蹈教研室多年来承担多项教学、创作、实践及项目。原创舞蹈作品《游与艺》获山西省“厚德天一宫杯”影视表演大赛舞蹈类一等奖;原创舞蹈作品《青灵》荣获山西省艺术院校第八届音乐舞蹈比赛创作二等奖、表演一等奖;原创舞蹈作品《草原记忆》荣获山西省第二届“雏菊奖大学生艺术大赛舞蹈专业组创作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原创舞蹈作品《牧马人》在第八届华北五省舞蹈大赛在山西省的选拔赛上获得创作一等奖、表演二等奖、优秀组合单位奖,并在第八届华北五省舞蹈大赛总决赛中荣获创作二等奖、表演二等奖、个人优秀园丁奖、作品园丁奖、优秀指导奖;

原创舞蹈作品《归》在第九届华北五省舞蹈大赛山西选拔赛赛中作品获得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原创舞蹈作品《镖途归歌》在第九届华北五省舞蹈大赛总决赛中获得创作二等奖、表演二等奖、指导教师二等奖;原创舞蹈作品《雁归来》参加第八届华北五省舞蹈大赛在山西省的选拔赛上获得创作二等奖、表演二等奖,并在第八届华北五省舞蹈大赛总决赛中荣获创作三等奖、表演二等奖。

《雩祭》在第九届华北五省舞蹈大赛山西选拔赛赛中获得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在第九届华北五省舞蹈大赛总决赛中获得创作二等奖、表演二等奖、指导教师二等奖、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小型剧节目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原创舞蹈作品《追梦》在山西省首届大学生戏剧节开幕式上获得表演一等奖、剧目二等奖。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素养,系统掌握舞蹈编创与导演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面向文艺单位、文化馆站、中小学、广播影视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主要领域,能够从事舞蹈编导、教学、研究、策划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

培养要求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本着“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技艺并重、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原则,学生通过本专业教育教学,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舞蹈编导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掌握舞蹈编导技法和各项专业技能;

3、系统掌握各种舞蹈基本素材;

4、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较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5、具有独立的编导教学能力;

6、熟悉有关文艺的方针政策,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7、了解舞蹈编导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课程设置

舞蹈编导专业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依托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不断加强专业课程的建设与设置,在专业基础课程舞蹈元素训练到专业核心课程编导技法,再到专业选修课程设置,本专业建设了系统的舞蹈编创体系并制定了全面涵盖学科基础的强化课程。随着行业前沿动态及发展,本专业将逐渐利用我校学科群的特色,在课程设置上进行科学的建设和调整。

核心课程

编舞技法(单人舞)、编舞技法(双人舞)、编舞技法(三人舞)、编舞技法(群舞)、舞台导演等。

师资队伍

本专业围绕学院定位、特色建设师资队伍,重点推进高层次专业带头人、学术骨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了专业团队结构合理、“双师型”比例较高,以青年教师为主的师资梯队。

目前本专业专职教师11人均来自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北京舞蹈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国内著名艺术类院校。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8人,占本专业教师总数的73%。职称分布较为合理,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国家一级演员1人,国家二级演员1人形成了专业结构合理以青年教师为主的师资梯队。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和调研考察,支持教师原创舞蹈、舞台剧作品的项目设立,支持教师参加各类舞蹈、舞台剧作品的创作,注重引进博士研究生,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客座教授。鼓励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目前本专业已有6位博士在读的老师)邀约业界著名专家为师生开展有计划性和针对性的讲座,对拓宽师生视野、了解最新业界动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素养,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面向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影视制作机构和文化部门、企事业单位,能够从事视听节目策划、编导、撰稿、编辑、制作以及宣传、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

课程设置

针对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突出专业课的核心地位,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设丰富的专业选修课。课程涵盖专业基础必修课(视听语言、中外电影史、影视剪辑、影视照明技巧等),专业基础选修课(剧作基础、电视广告、文艺理论等),专业核心课(纪录片创作、纪录片全案研究、电视编导、电视写作、导播、文艺节目编导、文艺晚会创作等)。

教师团队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师资队伍年龄、知识、学缘结构基本合理,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比例为100%。专业人才队伍的职称、学历不断优化,发展态势良好;多以戏剧与影视学为主要专业背景,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实践创作,知识结构合理。55岁(含)以下教授、副教授每学年均为本科生授课达100%,主干课程教学队伍稳定,教学效果整体较好。教师具有稳定的科研方向并每年产出一定的科研成果,承担国家艺术基金、山西省哲学社会课题规划课题、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山西省教育厅基地课题多项。本专业教师中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有山西省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测试专家组成员,有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拨尖骨干人才,有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等。本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创作的影视作品,获奖颇丰,收视良好,已有多部作品在全国各类赛事中获奖,多次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举办文艺晚会、创作正能量作品并在多平台播出。

录音艺术专业

一、专业介绍

我校录音艺术专业为山西省高校唯一布点专业,是1983年建校最早设置的专业之一。目前,本专业隶属于山西传媒学院视听学院,2020年获批山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与艺术修养,掌握录音电声学、音频系统构成、设备原理及使用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声音艺术设计、创作及制作能力,能够在各类媒体、传媒公司、宣传部门等相关行业及领域,从事声音作品设计、创作、音乐录音、现场扩声、媒体声音创意与制作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

三、师资队伍

本专业专职教师中博士研究生(含在读)占教师总数的85%,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博士生导师(含硕导)1人。近年来本专业教师主持或参与纵向(科研、教改)、横向项目3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达100万元以上;出版专著、教材2部,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担任录音师、作曲、声音编辑等职务,参与电影、电视剧创作100余部(集),并且大部分在CCTV、院线播出或在国内、国际电影节获奖。

四、课程设置

本专业设置有声音艺术理论、声音技术理论、流行音乐创作、扩声技术基础、音乐传播、声音创作、拾音技巧训练、声音制作技巧训练、扩声技巧训练、混音技巧训练等课程。本专业教师主持的课程获省级精品课程,教学改革项目获省级立项,课程思政项目获省级建设立项;3门课程入选“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1门课程入选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2022“拓金计划”。

五、专业特色

本专业在艾瑞深校友会2022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中位居录音艺术(应用型)全国排名第1,星级5,专业档次A++。经过多年的运行,本专业学生在声音学院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互联网+、挑战杯等学科竞赛中获佳绩。

六、就业方向

在各类媒体、传媒公司、宣传部门等相关行业及领域,从事声音作品设计、创作、音乐录音、现场扩声、媒体声音创意与制作工作。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

山西传媒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20-2021)》中,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被评为五星专业,在全国开此专业的61所学校中排名第4。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素养,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面向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融合媒体平台等相关领域,能够从事影视摄影前期拍摄、后期制作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

课程设置

数字电视制作技术、图片摄影创作、影视作品分析、影视声音、照明技术与技巧、摄影画面创作、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片创作、电视剧摄像创作、摄影造型艺术、影视剪辑技巧等。

教师团队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教师团队是一支符合专业需求、紧跟行业发展,勇于突破、敢于创新的教学团队。从事理论研究的教师,立足教学,紧抓科研,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主持参与科研项目;工作在行业一线的编创教师,凭借成熟丰富的创作经验,参与拍摄的影视剧以及纪录片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

作为我校产、学、研结合的实践者,教师积极带领学生参与《大江大河》《知否知否》《清平乐》等多部热播影视剧的拍摄,并和CCTV科教频道长期合作拍摄《地理中国》,如《壶口奇冰》《乾坤湾之谜》等山西特辑。另外,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师生长期担任CCTV体育频道播出的多项体育比赛的摄像制作人员,曾参与里约奥约会、沈阳全国运动会、国际篮联巡回赛、国际举联大奖赛等重要的国内外赛事的直播工作,极大地增强了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学生的行业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

山西传媒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自201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专业教学内容为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与多学科交叉理论知识、实践教学等。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下设有影视美术设计、服装设计、化妆造型三个方向,目前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8人,教授职称1人,副教授7人,博士学历2人,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4人。整个教师团队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在教学、科研和创作中成果突出。除此之外学院还聘请了中央电视台、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服装学院、清华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等国内外多所高校的知名专家举办讲座,担任学院客座教授。2015年至今,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教师主持省级科研项目5项,教师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篇,主编教材11部,参编5部,出版画册4部,专利2项,指导学生获奖50余项。戏剧影视美术专业教学资源丰富,目前有校内实训室超过1000平米。本专业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省市从事戏剧影视美术工作。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方向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素养,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面向电视台、影视制作机构、影视剧组、各大剧院团等行业。能够从事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服装设计、化妆造型设计与制作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

二、主要课程

戏剧与影视简史、舞台美术简史、影视美术场景设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表达、舞台美术设计、镜头画面造型设计、戏剧影视道具设计、电视栏目场景设计。

三、就业前景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机会多,可在演出公司、文化团体、文化公司、文化体育场馆、大型娱乐中心、旅游实景演出、各类装饰公司、各级电视台、电视广告制作公司、音像制作机构、影视制作机构、影视广告公司、门户网站、音像出版部门、网络媒体、事业单位宣传部门、动画公司、游戏公司、电视数字节目制作、新闻摄像、纪实摄像、电视节目摄像、动漫制作及游戏策划、设计、制作等工作及其他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工作。

摄影

一、专业介绍

摄影专业隶属艺术设计学院下设专业,于2002年正式成立。专业本着 “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技艺并重、勇于创新”的人才培养原则,面向国际摄影文化领域,紧密结合社会市场需求,培养能在现代化影像媒体、机构从事前期策划、中期创作、后期编辑、印刷传播、收藏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方向

纪实摄影、商业摄影、艺术摄影

三、主干学科

美术学

四、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基础选修课、专业必修课,集中实践课四大模块。主要以平面摄影为主,兼修与视觉影像相关的其它传媒类专业。

五、核心课程

照相机原理与使用、数字影像技术、摄影构图、摄影光线、数字影像后期处理、当代摄影、新闻报道摄影、图片编辑与写作、广告摄影、商业人像摄影、摄影高品质控制、新媒体短片创作、影像策展及市场营销等

六、实践课程

专业认知、研习报告、集中创作、专题创作、岗位实践、项目实验、毕业实习、毕业创作等

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建设工作始终坚持服务于山西地域文化的建设需要,强调以学术创新为龙头,以培养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人才为基本任务;注重突出优势、凝炼特色,坚持把应用实践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作为中心任务来抓,检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的、有特色的办学思路。

一、培养目标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系统掌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插画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UI设计、书籍设计、品牌形象设计、文创产品设计等领域从事各类设计工作,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二、课程体系

素描、色彩、二维构成、三维构成、现代装饰、图形创意、展示设计。

三、专业核心课程

字体设计、商业插画、版面编排设计、广告设计

四、专业实践课程

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书籍设计

环境设计

一、培养目标

山西传媒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以环境设计学科群为基础,以空间设计和景观设计产业为依托,培养能够在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等,并具备相关专业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概况

环境设计专业拥有一支集空间设计艺术、技术应用及科研于一身,富有专业精神的学者和行业专家所组成的教师团队。教师队伍有专职教师15人,兼职教师5人,覆盖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土木工程、动画等多个门类学科,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专职教师总数的53%;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11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73%。

环境设计专业有十七门课程包含实践教学内容,学校现有的材料工艺认知实验室、沙盘模型制作车间、专业绘图室、建筑动画实验机房、建筑摄影实验室等,能够满足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环境设计专业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以便进行岗位实践、毕业实习等校外实习。同时通过山传文化科技园、大师技能工作室、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平台为学生们提供创新创业条件。

三、主要课程

环境设计概论、室内设计原理、居住空间设计、旅游空间设计、景观设计、陈设设计、材料与构造、建筑模型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动画等。

广播电视学专业

历史沿革

广播电视学专业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当年招生,是学校开展普通本科教育首批招生的5个专业之一。其前身是成立于2000年的电视新闻专业,2005年改为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2012年牵头制订山西省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2014年作为实施主体,与山西省宣传部、山西日报、山西广播电视台共建人才培养基地。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音视频新闻类节目制作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传媒机构、党政机关及其它企事业单位等,从事采访、拍摄及后期制作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

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集中实践课程。核心课程包括新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电视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像、电视画面编辑、广播电视评论、广播新闻节目制作、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纪录片创作等。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一、历史沿革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16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当年开始招生第一批本科学生,是山西省首家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院校。专业本着拓宽专业培养方向,侧重于培养新媒体内容生产和策划运营两个领域的人才。2017年专业被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评为4星专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新媒体创意思维能力和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能够在各类新媒体传播机构、媒体部门,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新媒体传播部门,从事新媒体内容生产、运营与推广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

三、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集中实践课程。核心课程包括新媒体概论、网页设计与制作、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媒介经营管理、数据新闻、融合新闻、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网络舆情分析与研判等。

四、师资队伍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50%,硕博学位人数占比78%,平均年龄42岁,专业教师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山西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多名教师具有英国、俄罗斯等留学背景。

五、实践条件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依托山西传媒学院影视制作中心、信息中心2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新华社、中青网、山西电视台等各级媒体建立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形成一套系统、规范的参赛选拔机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数据新闻大赛、短视频创作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等一系列与专业课程密切相关的赛事,来促进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新闻学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素养,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类媒体从事新闻实务及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的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

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集中实践课程。核心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写作与表达、中(外)国新闻传播史、新闻摄影、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深度报道等。

师资力量

本专业的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和博士化率较高,其中高级职称占比62%,博士(含在读)3名,占比23%。

实践条件

依托学校现代化演播中心、100余个实训室等的丰富实践资源,建立以演播室新闻摄像技术虚拟仿真实验室、影视认知实验室、融合媒体创研中心、校园媒体为平台的校内实践基地,确保学生在校期间专业技能得到充分锻炼。合作建立从央媒到地方媒体多个实践基地为实习平台,确保学生在毕业前具备一线工作能力。

数字出版专业

一、历史沿革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等发生深刻变革,我国对数字出版人才需求持续扩大。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提升办学综合实力、更好地服务山西地方经济社会和传媒行业发展,2020年我校增设数字出版专业(专业代码:050307T),并于同年9月正式招生。数字出版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50人。目前,我校是山西省唯一开设该专业的院校。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数字出版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数字创意与策划、数字技术应用、数字产品运营及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在互联网公司、出版单位、传媒机构、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数字媒体内容策划与编辑、数字化产品设计与制作、项目管理与运营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

三、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集中实践课程。课程设置围绕数字出版的理论与实践展开,包含数字出版概论、数字出版技术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同时涵盖数字出版创意与策划、数字出版物设计与制作、数字出版营销、数字版权管理等核心课程。

四、师资队伍

数字出版专业师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校内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0%,“双师型”教师占比50%,行业背景教师占比33%,拥有境外留学经历教师占比33%,博士学历教师占比33%,硕士学历教师占比50%。

此外,本专业实行“双导师”制度,在新媒体企业和新闻出版行业中聘请高层次人才作为校外导师,担任部分专业课及实训教学工作。

五、实践条件

本专业依托学校实验楼和演播实训中心开展日常实践类课程,并筹建数字出版实验室1所,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与多家新媒体和出版单位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推进校企联动、协同育人。如:今日头条创作空间(太原)、生活晨报社、中国青年网移动视频传播实训中心、保德县融媒体中心等。

广播电视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素养,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面向广播电视、媒体融合相关技术领域,能够从事系统设计、产品开发应用、系统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

主要课程

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数字电视技术、舞台灯光技术与应用、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数字演播室技术、网络制播技术、融合媒体技术与应用等。

实践教学条件

本专业建有大学物理、电工电子技术、电路分析、卫星接收、计算机网络、数字电视前端、IPTV/OTT、双向传输、数字演播室等专业实验室。在北京星光、平遥融媒体中心、晋中网络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联合共建5G融媒体联创实验室等,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有利保障。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全国各级各类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地球站、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影视传媒制作公司及新媒体技术领域,从事广播电视系统设计与开发、运行与维护、节目传输与制作、媒体信息采集与处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工作。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Web应用(含移动App)开发、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数字媒体内容制作能力,能够在传媒及文化行业相关领域,从事Web应用(含移动App)开发、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数字媒体内容制作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

主要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数字影音后期制作、Web前端应用开发 、移动应用开发、Web服务器端应用开发、媒体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

实践教学条件

本专业建有计算机软件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数字媒体实验室等。在山西万物科联科技有限公司、太原英才汇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有利保障。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各类网络科技公司、新媒体公司、各级融合媒体中心,从事web全栈开发、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移动应用开发、数字媒体内容制作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工作。

虚拟现实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虚拟现实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三维建模、虚拟现实项目设计开发、全景制作以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虚拟现实相关技术领域,从事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项目的设计、开发、测试、运维、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

主要课程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VR应用开发、三维建模、VR全景制作与处理、Web VR应用开发、AR应用开发等。

实践教学条件

本专业建有专业实验室4个,主要实验设备包括虚拟现实头显、增强现实头显、3D扫描仪、全景拍摄相机和云台、交互体感设备等,能满足虚拟现实专业教师科研和学生实践的需求。在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华强方特(太原)旅游发展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有利保障。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岗位,从事项目设计、项目交互功能开发、模型和动画制作、软硬件平台搭建和维护、全景制作等方面工作。

新媒体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新媒体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行业发展和市场需要的媒体内容制作、媒体技术开发和媒体运营等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媒体机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媒体内容制作、交互设计、前端开发、新媒体运营等工作的应用型传媒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新媒体技术导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photoshop图像处理、视听语言、媒体内容创作、UI交互设计、网站设计与开发、移动产品设计与开发、新媒体运营等。

漫画专业

专业介绍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于2006年开始在动画专业下设漫画与插画方向,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漫画与插画方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漫画专业,2022年开始独立招生。我校是山西省首个开办漫画专业的本科高校,也是全国最早开展漫画教学的高校之一。漫画专业立足“产学研创展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由我校牵头创建的“山西省动漫协会”和山西4号智创城“山西动漫创作基地”等良好的平台,致力于推动山西省的动漫教育教学与动漫产业链深度融合,提升地方艺术教育水平,促进区域动漫文化发展

【免责声明】 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为网络采集或手工转载稿件,如相关图片、字体、音频、视频等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及时与本站联系删除稿件。联系方式:gk163com@qq.com

山西传媒学院

山西招生资讯

招生简章